基层学习贯彻
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学习贯彻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04   浏览次数: 2805

根据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政策,对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只能疏导,不宜堵塞;既不能简单粗暴,压制歧视,也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从其父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1.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开展信仰教育

在对待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时,不能简单地否定宗教的存在和宗教信仰.应该理性地帮助学生辨证地看待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如何理解它,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维系根脉的和谐,使人类文明得以代代相传的意义,欣赏并吸收其中的精髓;作为一种信仰,摈弃它消极的部分,去传承它止恶扬善的功能. 在信教浓厚的地区,处理好宗教与教育的关系极为重要,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宗教不干预教育”的有关规定。

2.普及科普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引导大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宗教,使他们既能看到宗教在道德教化、道德行为约束方面的作用,承认宗教人生哲学思想中包含着的某些合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广大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以及普及有关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生老病死、吉祥祸福等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消除宗教的神秘感,更理性的认识宗教。

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还要与教育引导其家庭主要成员结合起来

大学生的成长与其环境因素是有直接关系的,单靠学校教育大学生,而忽视其家庭主要成员的教育引导,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成长环境的。要正确的教育引导该地的大学生,就要首先重视对其父母的思想教育,这是改变大学生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又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重视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在终极价值观中,有所作为、真正的友谊、自尊、国家安全被列为四个最重要的价值观。要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4.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功能

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要从本土人的知识、态度、价值取向、信念、本土意识以及生活能力出发,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的审美情趣,诸如民族传统文化中心理的最高凝聚力与内核、不同文化模式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对善的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观,重视民族文化中建筑、绘画、歌舞等等。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如在思想品德课上,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理论、邓小平理论等,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节假日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文化活动,有效地把德育融化在各种活动之中。